因緣際會下有機會吃到套餐日本料理
這種環境下還能吃如此細緻的食物真該有種感恩的感覺
太卷日本料理 02-27751310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5巷15弄2-1號
在延吉街與216巷中間,與仁愛路平行的小巷子裡
魚類的味道其實看將太的壽司就可以了,特別想要一提的是兩樣味覺偏甜的小點
梅漬山藥麵線
是套餐中的第一道開胃小菜
把山藥劃成麵線般的山藥絲(還頗長的),一般能想到的工具何其多,但師父的做法是手工的!
調味有磨的非常細的山藥泥做底,再來是兩種不同的漬梅磨成的梅泥、梅漿
這碗酸酸甜甜的麵線,其實只有小小一碟而已
擺放的關係,我猜是有口感順序的,從右邊的白醬開始吃起
滑滑的山藥泥和上很細薄的溼脆山藥絲,第一階段的滑嫩與清香讓人十分爽快!
接著摻著一點中間的醃梅漿一起吃,醃梅的甘酸夾帶著少許的味蕾刺激
上顎的神經微縮很快就牽引著胃部的蠕動,開胃的功效立刻達到!
也許是怕醃梅的刺激太過直接(雖然已經調整的十分溫和),最後一口的左邊部份再補上了去皮烏梅的肉泥醬
用自然的(微甜)梅肉醬把味道很鑽的醃梅味給拉回來,小小一碟的梅漬山藥看似簡單,味覺節奏卻十分跳躍!
加上山藥的脆與三種不同軟/稠度的醬泥的混合,雖然只是開胃菜卻能給人不多不少的滿足!
三味麻薯甜湯
經過一翻飽餐魚肉後,上來的是烘烤了好一段時間的麻薯製作的甜湯
常常覺得一頓飯下來最後的甜品是非常重要的收尾 太甜,膩的讓人覺得吃完容易噁心。
太淡,又無以提醒嘴巴這已經是最後一道。
從小麻薯的比例可以看得出來份量也是小點式的,美味的甜湯~越來越吃難到了
在吃最後一道烤魚的時候就看得見師父在吧裡頭小心的烘著小小的麻薯塊
金黃的頂端顏色很漂亮,還一度誤以為吃完這麼多傳統的料理後接著要來的竟是新式的烤芝士
過沒多久,上桌的是十分袖珍的小碗甜湯
三顆白、金黃、綠色麻薯湯圓盛在紅豆燉的粉、實恰當的紅豆湯裡
配上木柄的小勺,十分可愛
紅豆較一般雜糧店裡能見的較大、且圓,若不是屏東一帶就可能是進口的日本紅豆
白色小麻薯是原味的,淡淡的米香很清楚,加上師父在滾煮過後將圓心稍微捏過
這個小動作讓麻薯的彈與實從第一咬就直接分布在舌齒的交界,不但使得漸漸混合的感覺很流暢,也貼心的去除了湯圓類烹煮失誤時可能出現的空虛感
綠色小麻薯是抹茶口味的,味道清淡,不過淺淺的茶香與紅豆倒是結合的恰到好處
烘烤過的金黃麻薯外皮香脆,薄薄一層硬米皮裡的麻薯烘烤的拉扯收縮後變得鬆軟且不黏牙
外脆內孵,和著香濃的紅豆湯一起入口,這碗三色麻薯紅豆湯著實成為我美好一餐裡的絕佳句點!
嗚... 肚子好餓...